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科普健教

健康科普

保护听力 远离职业性噪声聋

发布时间: 2023年08月29日 | 来源部门:
字号:
+-14

image.png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神经性听觉损失。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严重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沟通困难等问题,多见于船舶业、制造业、纺织、矿山开采、电子等行业的劳动者。

image.png 

  职业性噪声聋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我国现有数千万劳动者暴露于噪声作业的环境中,约16%的成年人听力损失是由工作中过度暴露于高噪声环境所引起,即职业性听力损失,近些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很多地区在岗劳动者最主要的新发职业病。

image.png

 

如何预防职业性噪声聋?

 

一、对于工作场所

(一)要积极控制噪声源,消除和减少噪声危害,阻断噪声的传播。可以通过隔声、吸声、消声、隔振和减振等手段进行控制,或合理配置工作岗位,尽量远离噪声源。

(二)要合理安排劳动者的作息制度,控制在噪声环境下暴露的时间。

(三)要加强劳动者个体防护。认真、正确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每次佩戴时要检查佩戴效果。

(四)要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按要求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认真对待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检查前提供真实准确的岗位、工种、工龄等信息。

image.png 

二、对于日常生活场所

日常生活中使用耳机声音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每次不超过30分钟,声音不超过60分贝。

掌握正确擤鼻涕方法,切记擤鼻涕时不能将鼻孔完全堵住,以免鼻涕倒流引发耳部疾病。

提高生活中的安全意识,避免头部受到不经意间的碰撞,更不可掌击耳部,避免听觉系统受损。

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遵医嘱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远离噪声和爆震现场,例如放爆竹、爆炸等,避免噪声及其产生的冲击波对人耳造成影响。

出现听力下降症状要及时就医,噪声环境引起的听力损失应在三周内就医解决,避免问题迁延。

image.png 

本文内容仅为知识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