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科普健教 > 健康科普

科普健教

健康科普

全国爱肝日 | 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17日 | 来源部门: 健康北京
字号:
+-14

2024年3月18日

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类慢性肝病,通常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导致的肝脏弥漫性损害。损害早期就是大家常说的“肝纤维化”,随着损害不断加重就变成了“肝硬化”。


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专家提示,广大市民朋友要加强认识、主动筛查、规范治疗、定期随访,从而减少肝硬化特别是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这几类人群

易患肝硬化


目前,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或化学毒物、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遗传代谢性肝病是我国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除了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外,其他几类人群也容易患上肝硬化:


一是肥胖、长期营养过剩或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可能出现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长期进展后就变成了肝纤维化、肝硬化。


二是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乙醇会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逐渐形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三是经常服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的药物或接触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人群,这类人群患上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几率会比普通人群显著增加。


四是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病情持续进展可以导致肝硬化。


五是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肝淀粉样变等,病情控制不理想也可能导致肝硬化。


以上这几类人群即使无症状或没有出现转氨酶异常,也有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所以应尽早规范诊断、治疗和随诊。




肝硬化患者

 饮食、运动要点



1. 戒酒护肝

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加重肝脏负担,所以肝硬化患者应绝对禁酒。


2. 健康饮食

饮食宜干净清淡,少食多餐,进餐时要细嚼慢咽,禁止暴饮暴食;应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不宜进食过热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3. 适量运动

肝硬化患者的康复运动原则上提倡劳逸结合,不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但也不应进行剧烈活动。肝功能正常、病情稳定的患者,可根据身体情况适量运动,提倡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不引起劳累和不适为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肝功能异常或晚期肝硬化患者应多休息,如果伴有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大量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4. 充足睡眠

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和调整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保障肝脏供血充足,达到护肝的目的。


5. 按时吃药

每天应按时吃药,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擅自停药和增加服药量。



了解肝硬化

“再代偿”


在人们既往观念中,肝硬化的病程是持续进展的,想要达到疾病的逆转非常困难。令人欣喜的是,近10余年来,慢性肝病病因治疗取得了突发猛进的成果,比如乙肝病毒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等等,加之肝硬化并发症综合处理方案也得到了不断的建立和优化,肝硬化失代偿期逐渐被证实存在逆转的可能,这个现象就叫肝硬化“再代偿”。如果实现了肝硬化再代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就会有显著改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努力实现再代偿应该是每一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