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就医指南 > 新闻动态 > 服务动态

新闻动态

服务动态

优质护理新举措,点滴服务暖人心

发布时间: 2023年09月13日 | 来源部门:
字号:
+-14


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提升我院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着力改善服务态度,医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每个科室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结合各科室的专科服务特色,将人文护理融入其中,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护理服务“温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全院护理单元围绕会议主题,按照分级护理标准,落实各项措施,突出围绕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辩证施护、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打造科室护理服务特色。

肺科

学习专业技能,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在护理部统一安排和规划下,组织实施学习进修培训轮训计划。根据肺科的疾病特色和专业特点,选择实用性强的护理专业技能重点强化,进行ICU重症专业轮训,并选派人员赴安徽省立医院学习气管镜相关护理技术,配合医生完成床边气管镜吸痰、取样、活检等操作,完成新技术的临床落地实践并形成规模化发展应用。通过学习操作和使用床边心电图机,识别异常心电图等新业务开展,不断提升护理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加强重症管理,提高重症救护能力

肺科拥有现代化重症病房床位4张,护理组与时俱进,根据收治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重点关注、重点护理,以外出进修学习ICU专科技能的护理人员为骨干,以点带面,掌握气管套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技能,促进科室重症患者救护能力和整体护理实力提升,重症患者护理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和赞许。    

关爱老年患者,提升老年护理水平

肺科患者以老弱病残者居多,老年患者占比达50 %。对这类患者要加强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关注医疗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协助老年患者适应住院环境和治疗现状,多频次进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指导,排查安全隐患,重视病情观察,加强安全措施。关注老年患者心理健康,与家属保持沟通,提供持续性健康指导,寻求家庭支持和情感照护需求,帮助老年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运行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

结核之友微信平台专人专组负责管理运营。患者确诊结核病后经审核和本人同意后加入微信群,提供日常预约就诊、咨询、健康指导等延伸护理服务,并定期发布健康宣传科普文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结合患者需求,提供糖尿病专科护理服务

科室定期举办糖尿病专科护士糖尿病健康科普讲座,扩大患者知识面和受众面,使患者了解疾病,配合控糖,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健康指导,针对知识缺陷,制定培训教育计划,教会患者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规律服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肝科

病房关怀篇

为充分体现“把护士还给病人”的优质护理理念,肝科护士帮助患者用500ml饮料瓶或塑料小桶制作简易量具并标明刻度记录尿量,提供纸笔,做到操作简单,计量准确。并且有针对性对肝癌视频消融术、肝癌介入术、肝穿刺活检术、人工肝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健康宣教,达到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有的行动不便的病人坐车行驶到医院门口不方便进入病区,病区护士知道后,立刻推来科室轮椅、或者平车到门口迎接病人,热情的将病人接入病房,安排好床位等一系列入院事宜。同时针对肝硬化医学科的专科特点,做好疗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工作, 创建建立科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存在的问题每月及时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有效地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暴发。做好医生、护士、护工、 保洁员、护生的培训工作, 制定好手卫生措施,防止病媒的发生。

便民举措篇

在原有提供微波炉、便民服务袋(免费提供针线、一次性水杯、卫生纸、筷子、吸管等)便民举措的基础上加大力度。为病人提供新增服务项目:

免费提供老花镜、雨伞。

为老年患者、雨天不便的患者提供方便。

延伸护理篇

对出院病人电话回访、为病人代寄复印病历。并开展互联网服务项目,现科室已有7名互联网资质的护士。7名资深护士均可线上接单。出院病人在家只要线上下单,线下就可享受就医服务。该活动为患者或健康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及健康咨询,减少病人往返就医的不便。

康复科

暖心服务点滴,解决生活小问题

为方便患者及家属,设置专门的便民服务袋,内置纸巾、针线、眼镜、一次性水杯等。茶水间提供免费的微波炉,保障患者随时可以吃上热乎饭。为如厕不方便的患者提供坐便椅,解决如厕困难问题。为鼻饲患者准备研磨器,为使用轮椅的患者提供打气筒免费打气,让患者前进道路“气势”十足,实时解决患者转运需求,畅通就医绿色通道。另外还为家属免费提供陪护椅夜间休息。康复科护理团队随时倾听患者需求,及时补充便民措施,设身处地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小小二维码,健康宣教随时听

患者入院后,科室护理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做到随时看到,随时宣教。言语、文书、行动示范以外,还设置了健康教育二维码,图文并茂,教会患者康复锻炼的方法。信息化的介入,使得患者扫码即可获得需求的知识,利于学习应用,获得患者一致好评。

互联网+护理服务,居家也能展笑容

完善出院病人“电话随访”,给病人提供更多疾病预防、饮食调控、康复锻炼等方面指导,利用互联网+APP,开展上门服务,实时解决患者居家康复问题,保障医疗、康复连续性,使护理工作由院内延伸到院外。

内科

用爱拥抱,用心呵护

内科的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且多病共存,疾病与衰老相互交织,各种症状相互叠加,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疾病反反复复,病情复杂,护理任务重,护理难度大。对于重症患者,护士全程陪诊,切实解决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爷爷奶奶,有事请按玲,不要怕麻烦,我们随时过来”,在内科,这样的话语已经常态化,每天交班结束后,护士们一起下病房参与治疗护理,在这过程中,听到最多的则是护士长问患者,"您睡得怎么样啊?最近吃饭还可以吧,您要想吃什么,不方便下楼去买,我每天上班来得早,我帮您带!"这样看似很平常的话语,其实已经渗透到内科每一个人心里,视患者为亲人。

外科

手术室术中保温毯、输液加温仪器的应用

因术中低体温是麻醉与手术导致的最常见的体温失调,为保障术中手术安全,我院外科手术室开拓创新,通过给病人输液的方式,使用输液加温仪进行预加热,同时又通过在手术床上铺医用保温毯,在一定程度上为病人增加体温。

手外伤病人小课堂

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利用投影仪给病人及家属共同开启手外伤小课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获得了广大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

术后柠檬水小喷雾

外科病人因手术前及麻醉术后需禁食禁水,或者因病情原因需暂时禁食水的,病人表示明显的口渴,嘴唇干燥,较烦躁。针对这个问题,外科护理人员集思广益后,给病人带来了柠檬水小喷雾。因术后麻醉未完全消退直接饮水可能导致呛咳窒息等症状,所以柠檬水小喷雾这一 措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均表示"感到非常贴心,很实用"。

血透室

透析间期针对性的电话回访提醒和督促病人控制体重

每个区值班护士,对于当班时脱水量比较大的和透析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异常情况提前下机的病人如实记录在专用本子上。

第二天本区值班护士根据不同情况负责电话回访,指导。

反馈的情况记录于本子上。病人下次透析时医生会根据反馈记录情况有针对性的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执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几个长期脱水大户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

通过二维码、现场讲解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采用让病人扫二维码和面对面讲解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二维码的内容有小视频、动漫、简单的文字描述等图文并茂的让病人了解相关透析知识。对年龄大的和没有智能手机的再进行面对面的宣教从而改善透析质量

亲情、便民服务

由于透析病人每次透析都是4个小时,透析治疗不但清除毒素和水分,营养物质也会丢失,再加之透析时间打乱了正常的饮食时间,所以在透析期间我们透析室的医护人员就担负起病人的热饭、买饭的职责。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我们还准备了轮椅接送。保证病人的安全。

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

血透病人虽然是门诊病人,但我科医护人员常规安排二线值班,24小时开通急诊服务,患者可以随时咨询病情,特殊情况需要加透病人及时安排透析。针对住院患者,每次医生前往相关科室会诊,针对病情,及时治疗。

“互联网+护理服务”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将护理服务延续提供给医院周边社区群众。“互联网+护理服务”是一个全新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服务上门的理念。“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让患者用手机一键就可以选择信赖的护士上门进行居家护理服务,我科5个有资质护士都进行了注册,加入了此项护理服务的队伍,为透析患者提供上门服务。